链路层和局域网
目标:
- 理解数据链路层服务的原理:
- 检错和纠错
- 共享广播信道:多点接入(多路访问)
- 链路层寻址
- LAN:以太网、WLAN、VLANs
- 可靠数据传输,流控制: 解决
引论 和 服务
相关术语:
主机和路由器是节点(网桥和 交换机也是):nodes
沿着通信路径,连接个相邻节 点通信信道的是链路:links
- 有线链路
- 无线链路
- 局域网,共享性链路
第二层协议数据单元帧frame ,封装数据报
数据链路层负责从一个节点通过链路将 (帧中的)数据报发送到相邻的物理节点 (一个子网内部的2节点)
链路层
上下文:
数据报(分组)在不同的链路上以不同的链路协议传送:
- 第一跳链路:以太网
- 中间链路:帧中继链路
- 最后一跳802.11 :
不同的链路协议提供不同的服务
- e.g., 比如在链路层上提供( 或没有)可靠数据传送
链路层服务
成帧,链路接入:
- 将数据报封装在帧中,加上帧头[包括原mac地址、目标mac地址及其他字段]、帧尾部
- 如果采用的是共享性介质,信道接入获得信道访问权
- 在帧头部使用“MAC”(物理)地址来标示源和目的 [ 不同于IP地址 ]
在(一个网络内)相邻两个节点完成可靠数据传递
- 在低出错率的链路上(光纤和双绞线电缆)很少使用
- 在无线链路经常使用:出错率高
一般化的链路层服务,不是所有的链路层都提供这些服务 一个特定的链路层只是提供其中一部分的服务
在相邻节点间(一个子网内)进行可靠的转发
- 在低差错链路上很少使用 (光纤,一些双绞线)
- 在高差错链路上需要进行可靠的数据传送
出错率高,如果在链路层不做差错控制工作,漏出去的错误 比较高;到了上层如果需要可靠控制的数据传输代价会很大
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:
- 流量控制: 使得相邻的发送和接收方节点的速度匹配
- 错误检测: 差错由信号衰减和噪声引起 、 接收方检测出的错误: 通知发送端进行重传或丢弃帧
- 差错纠正: 接收端检查和纠正bit错误,不通过重传来纠正错误
- 半双工和全双工:
- 半双工:链路可以双向传输,但一次只有一个方向
链路层实现位置
有很多不同的位置都会实现链路层
- 在每一个主机上
- 也在每个路由器上
-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上
- 链路层功能在“适配器”上 实现 (aka network interface card NIC) 或 者在一个芯片组上
- 以太网卡,802.11 网卡 ; 以太网芯片组
- 实现链路层和相应的物 理层功能
- 接到主机的系统总线上
- 硬件、软件和固件的综合 体
适配器通信
发送方:
- 在帧中封装数据报 , 将每个比特打出去
- 加上差错控制编码,实 现RDT和流量控制功能 等
接收方:
- 检查有无出错,执行 rdt和流量控制功能等
- 解封装数据报,将至交 给上层
适配器是半自治的 实现了链路和物理层功能
差错检测和纠正
错误检测
EDC=差错检测和纠正位(冗余位)
D =数据由差错检测保护,可以包含头部字段 错误检测不是100%可靠的!
- 协议会漏检一些错误,但是很少
- 更长的EDC字段可以得到更好的检测和纠正效果
奇偶校验
单bit奇偶校验: 检测单个bit级错误
2维奇偶校验: 检测和纠正单个bit错误
Internet校验和
目标: 检测在传输报文段时的错误(如位翻转),(注: 仅仅用在传输层 )
发送方:
- 将报文段看成16-bit整 数
- 报文段的校验和: 和 (1’ 的补码和)
- 发送方将checksum的 值放在‘UDP校验和’ 字段
接收方:
- 计算接收到的报文段的校 验和
- 检查是否与携带校验和字 段值一致:
- 不一致:检出错误
- 一致:没有检出错误,但可 能还是有错误
有更简单的检查方法 全部加起来看是不是全1
检验和:CRC(循环冗余校验)
不太明白….
强大的差错检测码
将数据比特 D, 看成是二进制的数据
生成多项式G:双方协商r+1位模式(r次方)
- 生成和检查所使用的位模式
目标: 选择r位 CRC附加位R,使得
<D , R>正好被 G整除 (modulo 2)
接收方知道 G, 将<D , R> 除以 G. 如果非0余数: 检查出错误!
能检出所有少于r+1位的突发错误
- 实际中广泛使用(以太网、802.11 WiFi、ATM)
多点访问协议
两种类型的链路(一个子网内部链路连接形式):
- 点对点
- 拨号访问的PPP
- 以太网交换机和主机之间的点对点链路
- 广播( 共享线路或媒体 )
- 传统以太网
- HFC上行链路
- 802.11无线局域网
单个共享的广播型链路 。每个节点都是可以发送的,如果多个节点同时传送, 就会****产生冲突 (collision) 如何解决呢, 就是使用下面的协议
多路访问协议(介质访问控制协议:MAC)
理想的多路访问协议
给定:Rbps的广播信道
必要条件:
- 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时,可以R速率发送.
- 当M个节点要发送,每个可以以R/M的平均速率发送
- 完全分布的:
没有特殊节点协调发送
没有时钟和时隙的同步 - 简单
MAC ( 媒体访问控制 ) 协议:分类
3大类:
- 信道划分
- 把信道划分成小片(时间、频率、编码)
- 分配片给每个节点专用
- 随机访问
- 信道不划分,允许冲突
- 冲突后恢复
- 依次轮流
- 节点依次轮流
- 但是有很多数据传输的节点可以获得较长的信道使 用权
1. 信道划分
1.1. MAC协议:TDMA
TDMA: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
- 轮流使用信道,信道的时间分为周期
- 每个站点使用每周期中固定的时隙(长度=帧传输时间) 传输帧
- 如果站点无帧传输,时隙空闲-》浪费
- 如:6站LAN,1、3、4有数据报,时隙2、5、6空闲
1.2. 信道划分MAC协议:FDMA
FDMA: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
- 信道的有效频率范围被分成一个个小的频段
- 每个站点被分配一个固定的频段
- 分配给站点的频段如果没有被使用,则空闲
- 例如:6站LAN,1、3、4有数据报,频段2、5、 6空闲
1.3. 码分多路访问(CDMA)
CDMA (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) :
- 所有站点在整个频段上同时进行传输, 采用编码原理加 以区分
- 完全无冲突
- 假定:信号同步很好,线性叠加
比方
- TDM: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讲话
- FDM:不同的组在不同的小房间里通信
- CDMA: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讲话
2. 随机存取协议
当节点有帧要发送时
- 以信道带宽的全部 R bps发送
- 没有节点间的预先协调
两个或更多节点同时传输,会发生➜冲突 “collision”
随机存取协议****规定:
- 如何检测冲突
- 如何从冲突中恢复(如:通过稍后的重传)
随机MAC协议:
- 时隙ALOHA
- ALOHA
- CSMA, CSMA/CD, CSMA/CA
2.1. 时隙ALOHA
假设
- 所有帧是等长的
- 时间被划分成相等的时隙 ,每个时隙可发送一帧
- 节点只在时隙开始时发送帧
- 节点在时钟上是同步的
- 如果两个或多个节点在一 个时隙传输,所有的站点 都能检测到冲突
运行
- 当节点获取新的帧,在下一 个时隙传输
- 传输时没有检测到冲突,成 功
- 节点能够在下一时隙发送新帧
- 检测时如果检测到冲突,失 败
- 节点在每一个随后的时隙以概 率p重传帧直到成功
优点:
- 节点可以以信道带宽全 速连续传输
- 高度分布:仅需要节点 之间在时隙上的同步
- 简单
缺点
- 存在冲突,浪费时隙
- 即使有帧要发送,仍然 有可能存在空闲的时隙
- 节点检测冲突的时间<帧 传输的时间
- 必须传完
- 需要时钟上同步
效率:当有很多节点,每个节点 有很多帧要发送时,x%的时隙是 成功传输帧的时隙
最好情况:信道利用率37%
2.2. 纯ALOHA(非时隙)
无时隙ALOHA:简单、无须节点间在时间上同步
当有帧需要传输:马上传输
冲突的概率增加:
- 帧在t0 发送,和其它在[t0 -1, t0 +1]区间内开始发送的帧冲突
- 和当前帧冲突的区间(其他帧在此区间开始传输)增大了一倍
效率:
P(指定节点成功) = P(节点传输) .
P(其它节点在[t0 -1, t0 ]不传) .
P(其它节点在[t0 , t0 +1不传] = p . (1-p)N-1 . (1-p)N-1 = p . (1-p)2(N-1)
选择最佳的p、N趋向无穷大… = 1/(2e) = 17.5%
效率比时隙ALOHA更差了!
2.3. CSMA(载波侦听多路访问)
Aloha: 如何提高ALOHA的效率 : 在发之前不管有无其他节点在传输
CSMA: 在传输前先侦听信道:
- 如果侦听到信道空闲,传送整个帧
- 如果侦听到信道忙,推迟传送
SCMA冲突:
冲突仍然可能发生: 由传播延迟造成:两个节点 可能侦听不到正在进行的传 输
冲突: 整个冲突帧的传输时间都被 浪费了,是无效的传输(红 黄区域)
注意:传播延迟(距离)决定了冲 突的概率(距离越远时间越长,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)
节点依据本地的信道使用情况 来判断全部信道的使用情况 所以基本是听不到的
2.4. CSMA/CD(冲突检测) [ 目前局域网使用 ]
- 载波侦听CSMA:和在CSMA中一样发送前侦听信道
- 没有传完一个帧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冲突
- 冲突发生时则传输终止,减少对信道的浪费
冲突检测CD技术,有线局域网中容易实现:
- 检测信号强度,比较传输与接收到的信号是否相同
- 通过周期的过零点检测
以太网CSMA/CD算法思想
- 适配器获取数据报,创建帧
- 发送前:侦听信道CS
1 )闲:开始传送帧
2 )忙:一直等到闲再发送 - 发送过程中,冲突检测CD
1 )没有冲突:成功
2 )检测到冲突:放弃,之后尝试重发 - 发送方适配器检测到冲突,
除放弃外,还发送一个Jam信号,所有听到冲突的适配器也是如此
强化冲突:让所有站点都知道冲突 - 如果放弃,适配器进入指数
退避状态
在第m次失败后,适配器随机选择一个{0,1,2, , 2^m-1}中K,等待K*512位时,然后转到步骤2
算法目标: 适配器试图适应当前负载,在一个变化的 碰撞窗口中随机选择时间点尝试重发
举例:
首次碰撞:在{0,1}选择K;延迟K*512位时
第2次碰撞:在{0,1,2,3}选择K
第10次碰撞:在{0,1,2,3,……,1023}选择 K
CSMA/CD效率
比ALOHA更好的性能,而且简单,廉价,分布式 !
2.5. 无线局域网中的 MAC: CSMA/CA
冲突: 2+ 站点(AP或者站点)在同一个时刻发送
802.11: CSMA – 发送前侦听信道
- 不会和其它节点正在进行的传输发生冲突
802.11: 没有冲突检测!
无法检测冲突:自身信号远远大于其他节点信号
即使能CD:冲突!=成功
目标: avoid collisions: CSMA/C(ollision)A(voidance)
- 无法CD,一旦发送一股脑全部发送完毕,不CD
- 为了避免无CD带来的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,事前进行冲突避免
发送方:
- 如果站点侦测到信道空闲持续DIFS长,则 传输整个帧 (no CD)
- 如果侦测到信道忙碌,那么 选择一个随机 回退值,并在信道空闲时递减该值;如果 信道忙碌,回退值不会变化 到数到0时(只生在信道闲时)发送整个帧 如果没有收到ACK, 增加回退值,重复2
802.11 接收方
如果帧正确,则在SIFS后发送ACK
(无线链路特性,需要每帧确认;例如:由于隐藏终端问题,在接收端可能 形成干扰,接收方没有正确地收到。链路层可靠机制)
在count down时,侦听到了信道空闲为什么不发送 ,而要等到0时在发送
- 2个站点有数据帧需要发送,第三个节点正在发送
- LAN CD:让2者听完第三个节点发完,立即发送
- 冲突:放弃当前的发送,避免了信道的浪费于无用冲突帧的发送
- 代价不昂贵
WLAN : CA
- 无法CD,一旦发送就必须发完,如冲突信道浪费严重,代价高昂
- 思想:****尽量事先避免冲突,而不是在发生冲突时放弃然后重发
- 听到发送的站点,分别选择随机值,回退到0发送
- 不同的随机值,一个站点会胜利
- 失败站点会冻结计数器,当胜利节点发完再发
无法完全避免冲突的情况
- 两个站点相互隐藏
• A,B 相互隐藏,C在传输
• A,B选择了随机回退值
• 一个节点如A胜利了,发送
• 而B节点收不到,顺利count down到0 发送
• A,B的发送在C附近形成了干扰
- 选择了非常靠近的随机回退值:
• A,B选择的值非常近
• A到0后发送
• 但是这个信号还没到达B时
• B也到0了,发送
• 冲突
冲突避免
思想: 允许发送方“预约”信道,而不是随机访问该信道: 避免长数据帧的冲突(可选项)
- 发送方首先使用CSMA向BS发送一个小的RTS分组
- BS广播 clear-to-send CTS,作为RTS的响应
- CTS能够被所有涉及到的节点听到
采用小的预约分组,可以完全避免 数据帧的冲突
3. 轮流(Taking Turns)MAC协议
信道划分MAC协议:
共享信道在高负载时是有效和公平的
在低负载时效率低下下 只能等到自己的时隙开始发送或者利用1/N的信道频率发送
- 当只有一个节点有帧传时,也只能够得到1/N个带宽分配
随机访问MAC协议
- 在低 负载时效率高:单个节点可以完全利用信道全部 带宽
- 高负载时:冲突开销较大,效率极低,时间很多浪费 在冲突中
轮流协议 : 有2者的优点!
论询:
- 主节点邀请从节点依次传送
- 从节点一般比较“dumb”
缺点:
- 轮询开销:轮询本身消耗信道 带宽
- 等待时间:每个节点需等到主 节点轮询后开始传输,即使只 有一个节点,也需要等到轮询 一周后才能够发送
- 单点故障:主节点失效时造成 整个系统无法工作
令牌传递
- 控制令牌( token)循环从一 个节点到下一个节点传递
- 令牌报文:特殊的帧
缺点
令牌开销:本身消耗带宽
延迟:只有等到抓住令牌,才 可传输
单点故障 (token):
- 令牌丢失系统级故障,整个 系统无法传输
- 复杂机制重新生成令牌